说明
本规范用于新建HFC双向网络改建工程。系统为二级光缆一级电缆(放大器不超过两级),传输带宽860MHZ,87-550M下行模拟电视信号,550-860M下行数字调制信号,5-65M上行数字调制信号。
一﹑总则
1.1系统规模
每一光结点带用户数小于1000户,放大器使用不超过两级。
1.2系统验收引用标准
上海市广电局<<上海市有线电视工程工艺,安全和施工规范>> <<上海市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标准>>。
1.3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和器材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符合上海市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1.4验收内容
1,系统指标的仪器测试。
包括下行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信号上行数字调制信号,以及光缆熔接质量。
2,系统图象质量的主观评价。
按国标
3,系统工艺规范和施工质量的检查。 4,系统避雷,安全和接地设施的检查。 5,验收文件和图纸的审核。
1.5测试点的选择
1,光缆测试主要在结点机房内进行。
2,测试下行系统指标时,宜挑选最后一个分配器之后,一个小区选一点。 3,测试点应仔细选择,应是指标影响最大,外界干扰频率最大的点。
4,测试上行系统指标时,应选上行信道满载时进行测试。
5,测试用户电平和进行主观评价时,宜每个放大器后选择1个用户。
1.6系统工程竣工运行后第二个月内应由设计施工单位向市验收部门申请验收,
并应提交竣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以计算机软盘型式)。 1.7系统验收不合格,设计施工单位应限期改正,三个月内复验。
1.8在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广泛征求用户对收视质量,施工质量方面的意见,并
及时将此意见转给验收单位。
二﹑上海市860M技术标准
1,下行模拟电视信号标准 序号 1 项目 电视广播 调频广播 47~70(单声道或立体声) 系统输出口电63~75(模拟信号) 平 (dBμν) 45~75 (数字信号) 2 系统任意频≤10 间≤8(任意60MHZ内) 出口(dB) 频 相邻频≤2 输 道≤3(VHF) ≤6(任意600MHZ之内) 间道间道载 (dB) 波电伴音对-14~20(邻频传输系统) 平 差 3 频道内幅度/频率特性(dB) 图象-7~20(其他) (dB) 任何频道幅度变化不大于±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2,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不大于2,在载频的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5 75HZ频率范围内,变化频率每10KHZ不大于0.2 4 载噪比(dB) ≥44 ≥41(单声道) ≥51(立体声) 5 载波互调比(dB) ≥57(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60(频道内单频干扰) ≥55(电视频道内单频互调干扰) 扰) 6 复合三次差拍≥54 (dB) 7 复合二次差拍≥54 (dB) 8 交扰调制比(dB) ≥46+10lg(N-1) (式中N为电视频道数) 9 载波交流声比≤3 (%) 10 邻频道抑制(dB) ≥60 11 带外寄生输出≥60 抑制(dB) 12 色/亮度时延差(ns) ≤100 13 14 15 16 回波值(%) ≤7 ±10(24小时内) ±20(长时间内) 微分增益(%) ≤10 微分相位(度) ≤10 频率稳定度 图象/伴±5 音频率间隔(kHz) 本频道频±20 率(kHz) 17 18 特性阻抗(Ω) 75 系统输出口相≥30(VHF) 互隔离度(dB) ≥22(其他) 75 19 相邻频道间隔8MHz (MHz ≥400kHz
2, 下行数字调制信号标准
序号 1 2 3 4 5 5 7 8 9 10 11 12 项目(下行通道) 频率范围(MHz) 信号电平(dBuv) 传输时延(前端到最远的用户) 载噪比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 交扰调制比 载波(与其它入侵)干扰比 载波交流声比 幅度变化 群延时 数据反射波 指标 550~862 MHz(1000MHz) 55-75 <= 0.8 ms >= 35 dB >= 41 dB >= 41 dB >= 41 dB >= 41 dB <= -26dBc (5%) <= 3dB/8MHz <= 50ns/8MHz (<=0.5us):<= -10 dBc (30%) (<=1.0us):<= -15 dBc (17%) (<=1.5us):<= -20 dBc (10%) (>=1.5us):<= -30 dBc (3%)
系统泄漏
频率MHz <65 65-223 >223 场强uV/m 15 20 15 泄漏点与天线距离(m) 30 3 30
3,上行数字调制信号标准 序号 1 2 3 项目(上行通道) 频率范围 传输时延(前端到最远的用户) 指标 5~65MHz <= 0.8ms 载波干扰比(干扰包括白噪声,失真,公共>= 28 路径失真,交调,入侵噪声,脉冲噪声) 4 5 6 7 载波交流声比 幅度变化 群延时 数据反射波 <= -23dBc (7%) <= 0.5dB/MHz <= 200ns/MHz (<=0.5us):<= -10 dBc (30%) (<=1.0us):<= -20 dBc (10%) (>=1.0us):<= -30 dBc (3%)
三﹑系统指标仪器测试
1, 下行测试信号宜从分中心机房送入,测试点应在最后一级放大器用户终端上 必须测试指标:载噪比,CSO,CTB,HUM,频率特性,用户电平。 2, 测试上行信号:信号从用户端输入,在分中心机房测试。 必须测试指标:载噪比,失真,干扰,频率特性。 四﹑系统图象的主观评价 五﹑工艺规范和施工质量的检查
5.1系统应满足国家标准和本市对工艺规范的要求。
5.2施工时按施工图进行,如需要修改应经设计人员同意,同意改动后应在图纸上作正式修改。
5.3与土建工程同步施工的隐蔽工程由施工单位按设计进行随工验收,随工验收的记录可作为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六﹑避雷,安全和接地设施的检查
6.1系统应满足GB6510-86中第5条和有关国家和本市标准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
6.2应按有关规定测试接地电阻,避雷接地电阻,前端机房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放大器,吊线钢缆等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七﹑验收文件
7.1工程所在地的有线电视总体方案和本期工程的任务和设计依据。
7.2任何竣工验收文件都应结合GIS地图系统出工程竣工图,便于全市工程图的拼接和管理。 7.3系统设计书应包括
1, 系统设计:前端,传输干线和分配系统的设计(注明电平)。 2, 系统和接口指标设计计算。 3, 防雷,接地和安全防护设计。 4, 供电系统设计。
5, 主要器件和部件指标和使用说明。 7.4竣工图及资料
1, 系统总地形图(包括建筑物分布图)。 2, 分中心机房系统图(应详细标明数据)。
3, 分中心机房配置竣工图(应包括机房使用面积,防火,安全保全设施)。 4, 分中心机房避雷接地线安装竣工图。 5, 分中心机房电缆,光缆布置竣工图。 6, 分中心机房配电竣工图。 7, 光缆,支线电缆线路竣工图
(光缆路由,芯数,放大器配置图,放大器主要指标说明,电缆型号)。 8, 干线,支线电平传输图(光缆损耗,输入输出电平,放大器均衡量,输入输出电平)。 9, 集中供电竣工图。 10,
楼栋分配系统图。
(用户电平设计)。
八﹑安全和施工质量检查要点。 机房部分
1, 机房各机柜,控制台布置合理。
2, 避雷器和接地设施和理,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3, 进出电缆光缆走向合理,定位牢固。 4, 电缆光缆排列整齐,标识明确。 5, 电源线,电缆线,接地线分开走线。 6, 供电系统符合规范要求。 传输部分
1, 按设计施工,安装。
2, 应特别注意电缆接头的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3, 光发光收机,放大器安装工艺合理,满足就近接地。 4, 接插件牢固,各器件防水,防腐蚀措施得当。 5, 架空电缆进建筑前应接地。
6, 分配分支器应装入预埋箱内,空余端要用75欧姆电阻终接。 7, 钢缆垂度满足要求,支撑点水平高度一致,支撑点定位牢固。 8, 光缆电缆走向,布线和敷设合理,弯曲盘接符合要求,不允许扭转。 9, 挂钩间距符合要求。 10, 11, 12, 13, 14,
光缆电缆离地高度和其他管线间距符合要求。 架设,敷设的安装构件选用合适。 户外电缆选用铝管电缆。
埋地及穿管电缆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与220伏以上电源线交叉应有防护措施。
供电设备
1, 供电器避雷,接地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2, 供电器有监视手段,电流有余量。 3, 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要考虑备份供电。 用户端
1, 进户线为四屏蔽-5电缆,布线整齐,不扭曲,定位牢固。 2, 用户终端盒安全符合国家规定,安装位置合理牢固。
附件2
上海有线电视传输系统
工艺、安全和施工规范
(试行稿)
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
技术发展部
目 录
1规范总则和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名词术语 4光缆网络施工工艺 4.1总体规范 4.2光缆施工一般规范 4.3架空光缆施工规范 4.4管道光缆施工规范 4.5进局光缆施工规范 4.6光缆的接续 4.7立杆的要求 4.8埋设光缆管道施工 5电缆网络施工工艺 5.1传输电缆的铺设和安装 5.2光节点、放大器的安装和施工 5.3传输部分的防雷、安全和接地 5.4分配设施及用户部分 5.5电缆连接器的接续和施工 6供电部分
2 2 2 2 2 4 5 7 8 9 10 13 16 16 18 19 20 21 22
6.1机房供电 6.2网络供电 7附图
1. 规范总则和适用范围
22 22 23
本规范用于指导上海公共有线电视网的建设,适用于双向HFC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2. 引用标准
GB/T 6510-96《30MHz-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23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SP-RFIv1.1-I01-990311《DOCSIS--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上海市有线电视工程工艺、安全和施工规范 施行稿》(1992年9月)
3. 名词术语
本规范涉及到电缆分配系统安全、接地方面的名词术语参见上述标准。
4. 光缆网络施工工艺
4.1 总体规范
4.1.1 光缆工程的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并遵照本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关的工程施工执照,或征得网络主管部门的认可。 2) 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提交并通过网络主管部门审核。施工
人员应仔细了解工程情况,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熟悉有关图纸及相应规范。
3) 施工所需的设备、器材、辅材、仪器、机械、人员准备就绪,能够满
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4) 在建筑物内施工时,建筑物土建完毕,预埋管线、支持件,预留孔洞、
沟、漕、基础地平都符合设计要求。 5) 施工区域内应能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用电。 4.1.3 工程施工前,应进行下列调查工作: 1) 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
2) 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的情况。 3) 允许同杆架设杆路及自立杆杆路情况。
4) 敷设管道光缆和直埋光缆的路由情况和预留管道情况,以及各管道路
由标志情况。
5) 在施工现场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的情况。
4.1.4 施工前,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部件、设备进行下列检查: 1) 按照施工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
2) 各种材料、部件、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各种材料、部件、设备的质量、状态应可用于施工。 4) 有源材料、部件、设备均应通电检查。
4.1.5 光缆敷设工程正式启动时,必须对施工路由进行复测、检查: 1) 核定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光缆端点位置。 2) 复测、核定工程长度、管道路由及管道情况。
3) 核定穿越各种障碍物的区域及技术措施,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
施的可行性。光缆与其它设施,树木、建筑物的间隔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4) 核定各种防范外界损伤(防机械损伤、防雷击、防水、防鼠、蚁)地
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 核定、修改施工图纸设计,并报网络主管部门审核。
6) 核定关于青苗、园林等赔补地段、范围以及对施工困难地段“绕行”
的可能性。
7) 注意观察地形地貌,初步确定接头的位置及环境条件。 8) 为光缆配盘、光缆分屯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4.1.6 光缆在敷设前,须进行单盘检验及配盘工作:
1) 单盘检测:对现场光缆及接续器材的规格、数量进行核对、清点,外
观检查和光电主要特性的测量,抽样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同时检查光纤沿长度方向有无裂纹和非均匀性,确认光缆、器材的数量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对经检验的光缆器材作记录,在缆盘上标明盘号、规格、长度,以及
使用段落。
3) 检验合格后的光缆应及时恢复包装,包括光缆端头的密封处理,固定
光缆端头,缆盘护板重新钉好,并将缆盘置于妥善位置,注意光缆安全。
4) 经检验,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光缆、器材,应登记上报,不得使用。 5) 光缆配盘:
A. 应按路由条件选配满足设计规定的不同规格的光缆,配盘总长度、
总损耗等传输指标应能满足设计要求,并作出光缆配盘图纸以便于施工。
B. 应尽量做到整盘配置,接头总数不应超过设计的数量。
C. 同一光缆链路应尽量配置同一类型、同一厂家的光缆产品,保证相
接光纤的折射率及几何尺寸、模场直径偏差尽量小, 以降低接续损耗。
D. 配盘后光缆接头点位置: a) 管道光缆接头应避开交通道口;
b) 架空光缆接头一般应安排在杆旁2米内;
c) 直埋式光缆与管道交接处的接头,应安排在人孔内; E. 配盘工作以整个工程统一考虑
F. 光缆配置,应按规定预留长度,避免浪费。单盘长度配置应合理,
尽量节约光缆。
4.1.7 工程施工应符合《上海市有线电视工程工艺、安全和施工规范(试行
稿)》的有关规定,外线杆路架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4.2 光缆施工一般规范
4.2.1 按光缆配盘图纸进行敷设,其路由必须按路由复测划线进行。若须改
动,以不增长敷设长度为原则,并预先征得主管部门同意。
4.2.2 光缆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倍。 4.2.3 光缆布放的牵引张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张力不
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指无金属内护层的光缆)。牵引方式敷设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不超过150Kg,并防止外护层等后脱。
4.2.4 光缆牵引时,应制作合格的光缆牵引端头。
4.2.5 机械牵引时,张力应能调节,并应具有自动停机(超负荷)性能,并
自动发出警告。
4.2.6 光缆布放的牵引速度一般以5~15m/min为宜,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
一般不宜超过1000米。机械牵引可设置0~20m/min档,牵引机械应为无级调速。人工牵引或拖放速度应均匀,避免“浪涌”、扭转、打小圈等情况。
4.2.7 光缆布放过程以及安装、回填中均应注意光缆安全,发现护层损伤应
及时修复。布放完毕发现可疑应及时测量,确认光缆是否良好。光缆端头必须作严格的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4.3 架空光缆施工规范
4.3.1 架空光缆应具备相应机械性能,如防震、抗风、雪、低温变化负荷产
生的张力,并具有防潮、防水性能。
4.3.2 架空光缆线路应充分利用现有架空明线或架空电缆的杆路加挂光缆
(事先征得网络主管部门及杆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其杆路强度及其它要求应符合架空通信线路的建筑标准。
4.3.3 架空光缆的吊线应采用规格为7/2.2mm的镀锌钢绞线,钢缆直径6mm
以上,吊线的安全系数不低于3。
4.3.4 架空光缆敷设时,端头应采用塑料胶带包扎,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宜小
于8m,并将余缆盘成圈后挂在杆的高处。在接线包及穿越道路处留适当余量,所留余量一般为20~30米左右,以便于故障维修。地下光缆
引上电杆必须用钢管套管保护,引上杆后架空的始端应留10~20米余长。
4.3.5 架空光缆可适当的在杆上作伸缩余量,并进行包扎保护(图GF04~
GF07)。一般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要求每根杆上都作“Ω”余留;中负荷区2~3档作一处余留;轻负荷区3~5档作一处余留。 4.3.6 架设架空光缆时,先将钢缆用夹板固定在电杆上,用挂钩把光缆挂在
钢缆上,杆距不宜大于50m,挂钩间距40~50cm。电杆两侧的第一个吊钩距吊线在杆上的固定点边缘为25cm左右,光缆卡挂间隔均匀,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一致,挂钩托板齐全。
4.3.7 在同一根钢缆上架设光缆,数量不得超过3根,但每一个挂钩中不得
架挂2根及2根以上的光缆
4.3.8 架设墙壁光缆应先在墙壁上装好墙担和撑铁,把钢缆收紧,用夹板固
定,然后用挂钩将光缆挂在钢缆上。墙担之间或墙担与撑铁之间的间隔10m之间。墙壁光缆如需沿墙角转弯,应设转角墙担;如跨越道路应在建筑两端架设墙担。 4.3.9 自立杆的埋深:
杆高 6~6.5m 7~7.5m 7.5~8m 埋深 0.8~1.2m 1~1.4m 1.2~1.7m 若由于实际施工困难允许埋深不够情况下,加设水泥护杆,但最小埋深不得小于0.7m。 4.3.10光缆架设地面高度:
跨越干线公路 跨越一般公路 跨越车步行街 跨越住区行道 建筑物安装点 跨越河川、铁路 不低于6.0m 不低于5.0m 不低于4.5m 不低于3.0m 不低于2.5m 按有关部门标准、不受影响 4.3.11光缆电缆共杆垂直间距:
1kv以下 1~10kv 10kv以上 1.5m 2.5m 按电力部门要求 光缆与220V以上电力线交越时,在电力线上方0.8m,下方1.5m都应加绝缘保护壳,长度略大于电力线间距。
4.3.12架空光缆每隔200~300米应对钢缆接地,每1000米左右有隔离措施。 4.3.13光缆接线包应设在电杆左右2米以内的钢缆吊线上,严禁固定在电杆
上。光缆接头位置也应避开河流、交通要道及其它障碍物。
4.3.14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在已架有电信、
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线时,要防止吊线上弹。
4.3.15在电杆转弯处,应设置拉线,拉线锚埋深1.2~1.4m。电杆上应写上
编号,并在杆路图上标明。
4.3.16架空光缆和墙壁光缆引入地下时,在距离地面不小于2.5m部分应采
用钢管保护,钢管应埋入地下0.3~0.5m(或采用φ50pvc管)。
4.3.17地下光缆引上电杆时,必须用钢管保护。引上杆后,架空的始端可留
适当的余兜。
4.3.18桥上光缆牵引宜采用牵引机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槽内布
放不宜过紧。如遇桥身伸缩接口处,应作3~5个“S”弯,每处约余留0.5米。若穿越铁路,应外加金属管保护。光缆经过垂直走道时,应绑在支撑物上。
4.3.19光缆施工完毕后,应安装标识牌,安装应牢固,安装原则为明显清晰、
便于查找:
1) 自立电杆上应有明显、清楚的标识,注明产权所有者、电杆编号等。 2) 架空光缆应在每根光缆上加挂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标识牌,标识牌间
隔不超过200米。在出局后的第一根电杆处和光缆拐弯处必须加挂标识牌。
3) 管道光缆在引入、引出地面后的第一根电杆上也应加挂标识牌。 4) 其他敷设方式的光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并符合安装原则。
4.4 管道光缆施工规范
4.4.1 施工前按施工图规定的路由核对管孔占用情况,并对管孔进行清洗。 4.4.2 塑料子管布放要求:
1) 每个管孔内须放塑料子管。子管内壁光滑,子管在管道内应无接头。 2) 布放时牵引张力一般不超过350Kg,牵引速度均匀。子管布放应避免
扭曲和出现死弯。
3) 管道内布放三根以上子管时,应作识别标记;光缆布放占用同一色管
的管子。
4) 对管道口及暂不用的子管,应采用专用塞孔堵塞;对布放光缆的占用
子管,应预放好牵引绳索。
4.4.3 光缆牵引端头的要求:光纤不受引力,牵引张力主要加在光缆的加强
件上(约75%~80%),其余加到外护层上(次20%~25%);外护层不后脱;端头具有一般防水性能;光缆牵引端与牵引索间连接牢固。 4.4.4 光缆引出人孔时,对于多分段时,将较长的光缆引出人孔盘成“∞”,
再向前敷设;对于光缆的末端引出人孔时,供接续测试用光缆余留长度一般不少于8~10m,余留光缆按弯曲要求盘圈后挂在人孔壁上或系在人孔内盖上,端头作密封处理。
4.4.5 光缆布放在管道的位置前后应尽量保持一致,光缆应不扭曲、不损伤。 4.4.6 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牵引;预作好
接由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 4.4.7 光缆管道的埋地深度为0.3m以上。
4.4.8 管道光缆引出地面时,在距地面2.5m以内的部分应采用钢管保护,
钢管口应有防水堵头。
4.4.9 光缆线路在下列地点设置标记: 1) 直线线段每隔200~300m处; 2) 与其它地下管线交叉处; 3) 穿越公路、铁路处的两侧; 4) 光缆的拐弯点、分接点、接续点;
4.4.10人孔、手孔的设计、光缆引出管孔的要求都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
4.5 进局光缆施工规范
4.5.1 光缆宜从机架背面墙上引入引出,屋外侧的孔径水平应比屋内略低;
光缆布线后应采取防水堵缝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并做到光缆不松动、不晃动。光缆于管道或墙面接触处宜采用保护措施。向上引的光缆在入口处应做成滴水弯,弯度不小于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4.5.2 进局光缆应标明来去方向及端别、芯数。
4.5.3 光缆由局前人孔进入机房,一般预留15~20米,作较大环形预留,
并在适当位置固定,对今后可能移动位置的机房应按设计长度预留。 4.5.4 光缆终端盒应使用膨胀螺丝固定在背面墙上,安装高度低于2.0米。 4.5.5 光缆终端盒接出软光缆或尾纤进入机架内。软光缆在墙面敷设时每隔
30cm用鞍形卡钩加以固定;尾纤引入引出机架时,沿墙可走塑槽通道,地面部分可走地槽,如果不具备条件也可作塑线槽,但必须用一定措施加以保护。
4.5.6 采用地槽布放光缆及尾纤时,缆由机架后部引入,整齐有序地放入地
槽内,光缆及尾纤无扭曲。进出槽口时,拐弯适度,符合最小曲率半径要求,拐弯处应成捆绑扎。
4.5.7 采用架空槽布线时,架槽每隔一定距离留有出线口,光缆由出线口从
机架上方引入。光缆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定绑。
4.5.8 采用活动地板布线时,光缆在活动地板下应顺直无扭绞、布放整齐,
勿使光缆盘结,在引入机架时需成捆定绑。
4.5.9 软光缆或尾纤在机架内作时,应成捆绑扎,每隔10~20cm空绑获定
绑一次,绑扎不应过于弯曲和过于受力。
4.5.10机架必须按使用要求放置到位,机架背面与侧面离墙的净距一般不少
于80cm。(图7.1-1)
4.6 光纤的接续
4.6.1 进行光缆接续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器械、施工场地、电源、发电机等准
备工作。在施工同时,应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及时解决问题,并作好接续指标记录。
4.6.2 接续施工时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操作,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
行。同时应在光缆端点或机房内用OTDR或其他光设备进行接续质量监测,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接续点要重新连接,接续后应安装光缆接头护套。 4.6.3 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光缆接线包封包后应立即对该包中的光
纤接头进行复检,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4.6.4 去除套塑层时,一次去除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需要去除的长度较长
时可分段去除,操作应得当,避免损伤光纤;紧套光纤去除塑层,用光纤套塑剥离钳去除15cm尼龙层,勿弯曲其裸纤,剥去后根部应平整,并去除尼龙残留物。
4.6.5 去除预涂覆层时,应干净,不留残留物。
4.6.6 切割制备端面时,端面应垂直于光纤轴,误差小于0.50,边缘整齐,
无缺损、毛刺。切割制备后的裸纤长2cm。 4.6.7 光纤熔接后应采用热可缩管对其裸纤进行保护。
4.6.8 对于活动连接,插入损耗要小,连接件紧固后插入损耗稳定,不受气
温变化影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
4.6.9 接头安装必须做到规范化,架空及人孔内的接头应注意整齐美观,有
必要的标记。
4.7 立杆的要求
4.7.1 支持杆中的水泥杆、铜管杆以及铠装杆等,依使用目的来决定。支持
杆尺寸的选择依照架设线的粗细、线条数、地面高度、支持杆间隔等来决定。
形状 钢管杆 直杆(无锥度) 末梢口径=根基口径 分段杆(无锥度) 水泥杆 锥度杆 锥度率1/75 末梢口径≠根基口径 支持点的高度 荷重点的位置 超过6m的杆取长度的1/6 从末梢向下20cm的位置
其中水泥杆的架设线容许直径(mm)
(标准跨度40m甲种风压荷重,梢径为12cm)
杆长(m) 设计 荷重(Kg) 120 150 200 7.0 7.5 8.0 同左 从末梢向下25cm的位置 21.5 29.0 40.7 20.6 28.1 40.0 20.0 27.5 39.2 钢管杆的架设线容许直径(mm) (标准跨度40m)
全长 (m) 加工后 外径(mm) 设计荷重 (Kg) 甲种架线 容许直径(mm) 7.0 91.0 101.6 114.3 114.3 8.0 91.0 101.6 114.3 114.3 9.0 114.3 114.3 4.7.2 支持杆的根基埋入深度
1) 通常的地方支持杆全长不足15m的埋入深度取全长的1/6,但最小要
保证1m深度;若支持杆全长超过15m,埋入深度取2.5m。
70 80 100 100 60 70 100 90 100 90 11 13 18 18 8 10 16 14 18 15 丙种架线 容许直径(mm) 28 33 42 42 23 27 40 35 42 39 2) 水田、泥土地带土质较软的地方,支持杆全长的1/5以上要埋入地下。 3) 终端杆、转弯杆等有较大荷重时埋入深度取支持杆的1/5以上,并要
安装拉线、支杆、拉线杆来加固。
4) 岩石地方一般取支持杆全长的1/12以上,基础用水泥等加固,但表层
土的厚度小于30cm时,要去掉表土。
4.7.3 建杆时,通常情形下挖圆坑;对于水田、堆土地带等土质较软的地盘
上安装时根基要做防腐处理,且取阶梯式。水泥杆使用绞车或建杆专用车进行进行架设;中间杆及终端杆,吊装金属类的安装架与线路成直角;转弯杆、终端杆承受水平荷重时,必须在相反一侧末梢有一定的倾斜。
4.7.4 帮桩、杆根横木、根基的加固
1) 在架设线较多的地方等支持杆悬挂较重的荷重,或者在土质较软的地
方,杆与杆之间距离较长需要跨越河流的支持杆均要安装帮桩。 2) 帮桩及杆根横木的大小及安装数量
杆的长度 钢管杆 5.5~9m 帮桩的大小 角钢 3.2*70*40 或3.2*75*45 1号 水泥杆 6.5~8m 8m以上 2号 选择合适的 1 1 帮桩的安装数 1 3) 帮桩的安装位置及方向(帮桩的安装方向见文后图7.1-2)
安装位置 安装方向 中间杆 转弯杆 终端杆 安装1安装在土中根帮桩30cm位置,圆木的农田要在40cm位置 (1)与线路同在内角的二在线路的直等分线上成角方向,中直角的方断拉线的两侧进行安装 (图C) 一方向安装 (2)各帮 情形 桩 圆 木 安装2根帮桩圆木的情形 杆不在向,于角的里侧进行安装(图D) 同一侧要交替安装(图A) 于上部帮桩接近的位置安装 (1)与线路成与上部帮桩平行,在其两直角方向侧进行安装 安装 (2)各杆不在同一侧要交替安装(图B) 杆根横木 尽量靠近杆根部位安装 与上部的帮桩平行,在其两侧进行安装
4) 中间杆在风势较强的地方建设时,要安装2根帮桩圆木,且要分别安
装在稍靠上部的两侧。
5) 水泥杆的帮桩,使用混凝土块,采用金属抱箍安装;铠装杆安装帮桩
采用专用的金属抱箍;钢管杆一般情形下帮桩使用角钢,其标准尺寸采用工厂所指定的,若需增加强度时,可采用混凝土加固杆基,若安装的金属抱箍直径不合适时可用铁丝捆绑加固。 4.7.5 拉线的安装
1) 拉线应在承受支持杆负荷方向的相反方向位置进行安装;通常取与支
持杆大约成450的角度安装,可依埋设地点的状况适当改变拉线的角度,但应避免拉线角度小于250;跨路拉杆拉线的角度一般标准角度为300。
2) 与电力杆共杆架设时,或与电力线等有混合接触,或有泄漏电危险的
现象时,该拉线应接入球型绝缘子;与电力杆的拉线交叉部分,其隔离距离要保持15cm以上,但在安装绝缘子时,可保持在7.5cm以上。球型绝缘子应在上部拉线之前连接,要离地面2.5m以上。
3) 拉线设置在市区的道旁易受到损伤时,从地面1.5m为止应安装拉线护
套(塑料制保护套)。
4) 上部拉线的安装采用自由抱箍,下部拉线的安装采用打入式地锚。 4.7.6 当施工时没有安装拉线的情形下,应采用支柱;安装角度约270,安
装在支承杆承受张力的集中点稍往上一点的位置。
4.7.7 在支承杆上不能直接安装拉线或支柱的场合,使用拉线杆。终端杆的
水平拉线的粗细应选用大于钢绞线截面积的;转弯杆的单侧拉线的水平拉线,根据内角情况可选择细些的。
4.7.8 脚钉的安装方向,当线路是直线时与线路取同一方向;转弯杆的场合,
取线路角度的2等分线上成直角的方向。
4.7.9 吊架金属件使用元钢或抱箍,安装在支承杆上,离杆顶部约15cm;安
装方向,直线路的场合对线路方向成直角方向,转弯杆的场合取线路角度的2等分线的方向。
4.8 埋设光缆管道施工
4.8.1 光缆管道沟的开挖:
在一般情况下深度为80~100cm,沟底要平整、夯实。沟底宽度:敷设一孔管道时,管道与沟壁两侧间隔10cm;敷设两孔以上管道时,管道之间的间隔5cm,管道与沟壁两侧间隔不变。 4.8.2 管道的敷设:
敷设的管道材料一般选用102/4mm的无缝钢管或Φ110双壁波纹管,其它地段视情况而定;敷设无缝钢管时,管道接头处应选用Φ114/4mm外接钢管套;敷设双壁波纹管管道时,全程要沙浆加固。
同沟内敷设多孔管道时,在一般情况下管道排列如图7.1-3。 4.8.3 光缆沟的回填土:
光缆管道敷设结束后,覆土时先回填30公分细土,并踩实。管道沟回填
的土要比地面高20公分左右。
4.8.4 特殊地段光缆管道沟和敷设管道的施工方法: 1) 起伏地形管道沟的施工方法:
光缆管道沟在地形起伏地带通过时(梯田、台阶),不能挖成直上直下成直角弯的沟底。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使沟底成缓坡,这样光缆管道不会腾空,并符合光缆的曲度要求。(图7.1-4)。
2) 起伏地形坡度近300时,光缆管道的敷设方法:
光缆管道在起伏地形坡度近300通过时,对预埋的管道要防止脱节,必须加固。
A. 横木固定法:
选比管道沟底宽度长40cm左右的方木一根,在需要加固的地段将管道沟横向挖开,正好将此方木横在沟底,把光缆管道固定在方木上,每间隔5m放一根(不是5m放两根)。坡度斜度加大时,要适当增加密度(缩小横木间隔)。(图7.1-5)。 B. 砖墙固定法:
在需要加固的地段将光缆管道沟两侧各开挖20×20公分的缺口,管道沟底也向下开挖20公分,用砖砌成20公分宽的一道砖墙,并将管道砌在中间。管道周围用沙浆封严。(图7.1-6)。 3) 过河沟时的光缆管道敷设方法:
光缆管道通过乡村沟道、水渠、小河时,除采用顶管作业外,一般情况下,宽度在二米左右。流速较小的水沟、水渠采用两端堵截后,一次性开挖通过的方法。对于流速较大的水沟或河道,采用分段通过的方法:从河道一侧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后排成人字形向河道中心围堵,将水抽干后开挖通过。围堵宽度以满足施工要求即可。另一半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通过沟渠、河道,预埋光缆管道结束后,均要加盖60×40×3cm水泥预制板(光缆管道通过河道时,一定要加盖水泥板)。施工方法及水泥板制作要求见文后图7.1-7。 4.8.5 出土管的施工要求
1) 出土管选用114/4mm无缝钢管,离地面高大于2.5m。出土管要用抱箍夹
紧固定在电杆上,也可用8号铁丝上下分四道将出土管固定在电杆上。 2) 出土管与埋地管道应用102/4mm弯管连接。弯管的弯曲半径要大于光缆直径20倍以上。一般情况下,弯管的弯曲半径在30~40cm。具体方法见文后图7.1-8。
4.8.6 埋地管道建设中人井及手孔的施工要求
在埋地管道建设中,为了便于施工及确保敷设光缆时的安全。一般情况
下,每间隔150m左右做一手孔,每间隔2.2Km左右做一接头人井(特殊需要时另行确定)。人井与人孔除几何尺寸略有不同外,其它施工要求全部相同(同沟管道数量较多时,手孔尺寸要适当增大)。 1) 人井与手孔的规格要求
人井的规格一般情况为1800×1200×1800mm。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时可同时建两个人井,以便在井下施工操作。手孔的规格一般情况为900×900×1500mm。如果同沟道内管道较多时,手孔的规格可为1200×1200×1500mm。
2) 光缆人井的施工要求
根据人井及手孔的规格要求,可选用机制甲砖(540×150×150mm)和机制乙砖(380×150×150mm)。特殊情况下也可选用机制红砖。
人井(手孔)的井底应选用Φ12mm的钢筋扎钢筋骨架(间隔10cm放一根钢筋,浇注钢筋混凝土,厚度为10~20cm)。人井(手孔)的砖墙一定要砌在浇注的钢筋混凝土上,人井(手孔)内外要用砂浆粉刷。
人井(手孔)内在没有管道出口的两面砖墙,在建造时要预埋固定光缆托板搁架的固定螺丝。固定螺丝左右间隔48cm,上下间隔视光缆托板搁架而定,要求光缆托板搁架固定在砖墙居中的位置。
对人井(手孔)总的要求式:井盖与道路路面水平,要不漏水、不倾斜、平整光滑无毛刺,附件齐全。 3) 人井(手孔)内附件设备的安装要求
一般情况下,人井(手孔)内安装900×50cm的光缆托板搁架,在没有管道出口的砖墙面各安装二根。二根光缆托板搁架间隔43cm,并安装在居中位置,要配齐光缆托板、鱼尾螺栓等附件(每个人井(手孔)内配光
缆托板搁架4条,光缆托板6块,固定光缆托板搁架用螺丝8只,鱼尾螺栓12只)。在暂时不敷设光缆的人井(手孔)内的附件可集中保管,但光缆托板搁架必须安装到位。
5. 电缆网络施工工艺 5.1 传输电缆的铺设和安装
5.1.1 在开始电缆铺设前,必须对施工路由进行复测、检查:
1) 核定电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电缆连接器、有源设备位
置。
2) 复测、核定工程长度、施工路由,对管道工程应检查管道路由及管道
情况。
3) 核定穿越各种障碍物的区域及技术措施,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
施的可行性。电缆与其它设施,树木、建筑物的间隔要求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4) 核定各种防范外界损伤(防机械损伤、防雷击、防水等)地段的长度、
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1.2 干线、支线穿管电缆优先采用铝管电缆,也可采用多重(四层)屏蔽
电缆。
5.1.3 传输电缆的铺设应优先采用穿管方式。干线、支线电缆在较长距离(大
于100米)穿管铺设时需采用子管方式,子管需要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5.1.4 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时,首先要用管道清洁工具将管道清扫一次,并在
管道内预设一根铁丝,(铁丝的粗细视所穿电缆的线径而定)然后将电缆牵入网套绑扎在电缆头上,用铁丝将电缆拉入到管道内进行敷设。铺设较细的电缆也可不用牵引网套,直接把铁丝绑扎在敷设的电缆上。 5.1.5 电缆穿管敷设时,应注意在管道的转接处电缆的转弯半径不小于电缆
外径的10倍。
5.1.6 干线电缆、支干线电缆的架设允许采用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但不能
采用贴墙敷设的方法。
5.1.7 架设架空电缆时,先将电缆吊线用夹板在电缆杆上,然后用电缆挂钩
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均应留出适量余兜,杆距不宜大于50米。(图7.2-1)
5.1.8 架设墙壁电缆应先在墙上装好墙担和撑铁,如果电缆较细也可只设墙
担。把吊线放在墙上收紧,用夹板固定,然后用电缆挂钩将电缆卡挂在吊线上,墙担之间或墙担与撑铁之间的间隔应在6米之内。(图7.2-2)
5.1.9 墙壁电缆如需沿墙角转弯,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如跨越道路应在
建筑物两端设墙担。
5.1.10电缆吊线应用直径6毫米以上钢绞线,挂钩的间距为40–50厘米。 5.1.11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需要转入地下或地下电缆从地下引出时,在距地
面2.5米以内的部分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应埋入地下0.3~0.5米,转入处要用油质水泥沙浆或铅帽密封。(图7.2-3)
5.1.12采用直埋式电缆铺设时,必须使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埋深不得小
于0.8米,紧靠电缆要用细土覆盖0.1米,上压一层砖石保护。(图7.2-4)
5.1.13直埋的电缆线路在下列地点应设置标志: 1) 直线线段每隔200–300米处。
2) 电缆的接续点、气门点、拐弯点、分歧点、盘弯处。 3) 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处。 4) 穿越公路、铁路等处两侧。
5.1.14地下直埋式穿管电缆应采用密封性能好的电缆,必要时可采用充气电
缆,并作好充气维护工作。
5.1.15贴墙敷设时,电缆应采用卡子卡挂在墙壁上,卡子之间的水平间距不
大于40厘米,垂直间距不大于100厘米,卡子定位应牢固。
5.1.16贴墙敷设的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0倍,电缆弯曲部分不
能用线卡固定,但应在转弯前10厘米处固定。
5.1.17在墙面凹凸不平或跨越障碍物时,需用凸出支架吊挂。
5.1.18采用自承式同轴电缆时,电缆的受力应在自承线上,在电杆或墙担将
自承线与电缆线连接的塑料部分切开一段距离用夹板夹住自承线,在刀口处的根部缠绕三层聚氯乙烯带以防止过多的分离。(图7.2-5、6)
5.1.19布放电缆时均应采用放线盘布放,放线时不得扭曲,各盘的长度应根
据设计图纸各段的长度选配,电缆需要接续时,应严格按照电缆生产厂提出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接续。
5.2 光节点、放大器的安装和施工
5.2.1 在架空电缆线路上,光节点或放大器应装设在电杆左右1米以内的地
方,且应固定在吊线上。(图7.2-7)
5.2.2 在墙壁电缆线路中,光节点或放大器是野外型的,应固定在吊线上;
若不是野外型的,应装在防护金属箱内,固定在墙壁上。
5.2.3 在直埋式电缆或地下管道电缆的线路上,有源设备的安装应保证不得
被水浸泡,应在地面适当高度装置防护箱。
5.2.4 有源设备输入、输出两端的电缆,都应留有适当余量以防电缆收缩、
插头脱落。电缆接头工艺要严格按标准工艺进行。
5.2.5 野外型有源设备要采用密封橡皮垫圈防雨密封,外壳的连接面宜采用
网状金属高频屏蔽圈,保证良好的电接触。外壳可采用铸铝外壳或采用电镀抗腐蚀处理。接插件要有良好防水防腐蚀性能,最外面需采用热缩套管防水。
5.2.6 传输系统中除野外型设备外,其他放大器不论装在室外或室内都应装
在金属箱内。
5.3 传输部分的防雷、安全和接地
5.3.1 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每隔
200米处均应将钢缆接地。
5.3.2 电缆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将同轴电缆的外层屏蔽和钢缆作接地处理。 5.3.3 电缆跨越公路、铁路、河流时,在一端应将钢缆和电缆外屏蔽层作接
地处理。
5.3.4 空旷地区的架空电缆与1千伏以上的电力线交越时,电杆两侧应设置
接地。
5.3.5 郊区旷野架空电缆直接引入建筑物内时,在入口处应加装避雷器,并
有良好的接地。(图7.2-8)。
5.3.6 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电缆。确需敷设,应将电缆沿墙降
至离地面6米以内,其吊线应作接地处理。
5.3.7 野外型光节点、放大器其接地若利用钢缆作接地点时,机壳与连接点
的间距应在0.5米以内。放大器箱和供电器的接地,接点应在其机壳上,并均应就近设置接地体。
5.3.8 供电器的市电输入端的相线和零线对地均需装入适合交流220V工作
电压的电源避雷器。(图7.2-9)
5.3.9 架空电缆采用共杆方式时,其两线间的垂直间距应符合下表要求:
种类 1~10kv电力线 1kv以下 广播线 通讯线 间距(米) 2.5 1.5 1.0 0.6 5.3.10架空电缆或墙壁电缆与220V以上电力线交越时,在电力线上方0.8m,
下方1.5m都应加保护竹壳,竹壳长度略大于电力线间距,并用油漆涂成“蓝白标志”。(图7.2-10)
5.3.11电缆的标高在不同情况下应不低于下表:
跨越干线公路 跨越一般公路 跨越车步行道 跨越住区行道 建筑物安装点 跨越河川、铁路 不低于6.0m 不低于5.0m 不低于4.5m 不低于3.0m 不低于2.5m 按有关部门标准、不受影响 5.3.12墙壁电缆、帖墙敷设电缆和有关障碍物交越距离应符合下表。
交越情况 平均间距(厘米) 交叉间距(厘米) 与避雷引下线 与带有绝缘层的低压电力线 与给水管 与煤气管 与热力管(包封) 与热力管(不包封) 100 50 15 30 30 50 50 30 5 30 30 50 5.3.13不得将电缆与200V以上的电力线同出线盒、同管道(有中间隔离的
除外)、同连接箱安装。
5.3.14必须选用优质连接器,用于户外或腐蚀较强的地方应有良好抗腐蚀性
能,电缆经连接器与设备或电缆的连接处应有防潮抗蚀的措施。在室外连接时宜用热塑套管或橡皮套。
5.3.15电缆和电缆接头的安装,芯线、屏蔽层的长度应符合规格,电缆的接
续应符合厂方提供的数据。
5.3.16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在已架设有电
信、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线,要防止吊线上弹,发生危险。
5.3.17任何情况下不得以电缆本身的强度来支承电缆的重量和拉力。 5.3.18传输部分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欧姆。
5.4 分配设施及用户部分:
5.4.1 所有野外和室内型的分支分配器端口为英制螺纹。
5.4.2 室外分支分配器均采用野外型,室内的原则上采用室内型器件。 5.4.3 需采用单端口英制F型连接、插入损耗小、匹配良好、屏蔽性能佳的
用户终端。
5.4.4 入户分支器分配端输出口需外接具有隔直功能、插入损耗小的高通滤
波器(频率分割为65/85MHz)。
5.4.5 分配器、分支器和用户终端的所有空余端口,都必须终接75欧姆负
载。
5.4.6 电缆线在与各种接口连接时,需用扭力矩扳手加以紧固。
5.4.7 室内型分配器、分支器必须安装在建筑物内,同时应装入防护盒内且
符合电磁波泄漏标准。分支分配器防护盒在室内公共部位明装时必须采用膨胀管或木枕加螺丝方式紧固,安装要牢固,不松动。防护盒在室内明装时其下缘距地面不得少于180厘米,若有特殊需要,应以不影响行走空间为原则。
5.4.8 室内型分支器之间的连接原则上采用四屏蔽编织网电缆。 5.4.9 对安装在室外的野外型分支分配器应固定在吊线上。
5.4.10用户分配线由外墙引入时,用户终端盒宜靠近引入端就近安装,终端
盒接入电缆应留有适当余量。
5.4.11用户终端盒在明装时须采用膨胀管或木枕加螺丝方式紧固,安装要牢
固,机械尺寸要规范,弹性接触良好。
5.4.12用户终端盒下缘距地面可取30厘米到150厘米,若要满足用户特殊
需要时,以不宜损伤用户线及造成用户线和终端盒接触不良为原则。
5.4.13接收机至用户盒的连续线应采用75-5型的四屏蔽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长度不宜超过5米。
5.4.14使用机顶盒时,机顶盒的各项指标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5 电缆连接器的接续和施工
5.5.1 所有连接器均需具有防潮、防腐蚀、高屏蔽要求,户外的需采用野外
型防水连接器。
5.5.2 连接器必须专人专岗,经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制作。 5.5.3 所有室外连接器都须外套热塑套管封装以保证防水、防潮。 5.5.4 所有过电型器件和放大器的连接座需为贯通座,电缆与之连接则用螺
丝紧固方式。
5.5.5 编织网电缆的连接器必须采用压接式接头。
5.5.6 F接头需为压接型英制接头,内有导电防水胶,外部有防腐镀层。 5.5.7 对F型接头,需用扭力矩扳手加以紧固;对针型连接器应注意拧紧紧
固螺丝。
6. 供电部分
6.1 机房供电
6.1.1 不设演播室的系统,前端机房应从最近供电盘引入独立的单相供电回
路。
6.1.2 设置演播室的系统采用三相电源,从总配电盘(箱、柜)引入独立的
供电回路。
6.1.3 演播室灯光与技术设备的供电,应分别设置供电回路,并应采用相应
的防干扰措施。
6.1.4 街道以上的前端机房,其播出设备的供电和检修、照明、空调等设备
的供电应分开设置,各自有独立的保安措施。接地装置不应共用。 6.1.5 街道以上的系统,其机房供电应有自动稳压装置,并应采取措施,解
决备用电源问题(二路电源或应急电源),确保前端和有源传输设备的供电。
6.1.6 设置在天线附近的天线放大器若用单独的电源线馈电,电源线应单独
穿金属管敷设,禁止架空明敷。
6.2 网络供电
6.2.1 分配网络光节点和后接放大器一般需采用集中供电形式。应采用电源
插入器,通过同轴电缆向光节点和线路放大器供电的方式。 6.2.2 供电器需配有不间断电源 (UPS),不间断供电时间在满载时应满足
2小时以上的要求,并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6.2.3 供电器需配有或可配有标准网管接口(鉴于上海所用传输设备的情
况,应符合AM公司要求),可进行远端监控,并纳入整个有线电视传输设备的网管系统之中。
6.2.4 供电器必须配有电流表以便对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6.2.5 供电器需具备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冲击保护等功能。
6.2.6 向放大器供电的电源插入器输出电压波形应是对称的(矩形波),不
应有任何直流成分输出。
6.2.7 电缆网络中的过电连接器应尽量采用针形接头。 7. 附图
7.1 光缆部分
1、 (4.5.10)机架的安装。
机架接线盒线槽ODP1m尾纤线槽 2、 (4.7.4—3)帮桩的安装方向。
(A)α/2αα/2(B)转弯杆终端杆(C)帮桩的安装方向
3、 (4.8.2)同沟内敷设多孔管道时,在一般情况下的管道排列情况。
80~100cm5cm5cm5cm10cm10cm10cm10cm10cm10cm4、(4.8.4—1)起伏地形管道沟的施工方法。
地面沟深地面沟底沟底错误正确
5、 (4.8.4—2--A)横木固定法。
沟底接头管固定条管道横木(放在沟底)横木固定方式(俯视图)
4、
6、 (4.8.4—2—B)砖墙固定法。
沟底接头管砖墙管道砖墙固定方式(俯视图)
7、 (4.8.4—3)过河沟时的光缆管道敷设方法。
沟底河道管道围堰通过河道施工法
用Φ8mm钢筋间隔10cm放一根,水泥板厚3cm60cm40cm水泥板制作要求
8、 (4.8.5)出土管的施工要求。
电杆114/4mm出土管R30~40cm地面弯管埋地管道接头管出土管的施工图示
7.2 电缆干线、支线系统
1 架空电缆敷设(5.1.7)
2 墙壁电缆的吊挂敷设(5.1.8)
3 直埋电缆引上敷设(5.1.11)
4 电缆直埋敷设(5.1.12)
5 自承式电缆敷设(5.1.18)
6 自承式电缆沿墙敷设及电缆入户(5.1.18)
7 野外部件安装(5.2.1)
8
高频避雷器(5.3.5)
避雷器分TL和TDL、DL两大类,TL型专供共用天线电视(CATV)天线放大器、干线放大器等高频器件感应雷击过电压保护用。TDL、DL型专供CATV系统电源和用户进户线电源抑制感应雷击过电压的避雷器。
避雷器式一种随外加电压不同而电阻呈显著变化的非线形器件,在正常运行电压下避雷器呈高阻状态,仅数微安漏电流。在雷击过电压时,避雷器呈低阻,过电压幅值被限制在器件耐压之下,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到大地。雷击过电压后避雷器立即恢复原状态处于正常工作,待下次雷击时再次重复上述过程。
9 电源避雷器(5.3.8)
10 电缆、电力线交越图(5.3.10)
7.3 电缆用户分配部分 1、 高层有线电视配线系统图
SYWV-75-5(7)SYWV-75-5(7)24F23F22FSYWV-75-7SYWV-75-5(7)21F20FSYWLY-75-9SYWLY-75-9SYWV-75-719FSYWV-75-5(7)18F17FSYWV-75-5(7)SYWLY-75-916F15FSYWV-75-714FSYWV-75-5(7)13F12F11FSYWLY-75-9(12)SYWV-75-5(7)10F9F8F7FSYWLY-75-9层分接箱内SYWLY-75-9SYWLY-75-9SYWV-75-7SYWV-75-7SYWV-75-5(7)6F5FSYWV-75-5(7)4F3FSYWV-75-5(7)2F1FSYWV-75-5(7)用户盒楼层
2、 高层有线电视干管配置系统图
DG32-QAB型B型B型A型B型B型B型B型B型A型B型B型24F23F22F21F20F19F18F17F16F15F14F13F12F11F10F9F8F7F6F5F4F3F2F1F楼层DG32-QAB型B型B型A型B型B型B型B型B型A型G32-PA架空进线DG32-QAB型A型G32-DA埋地进线层分接箱内
3、 层分接箱外型尺寸图
BCA50La50Cb5070603×4545A型层分接图
BCA50La50Cb50706045B型层分接图45 型号及规格 A型 B型 外型尺寸 A 700 320 B 550 260 C 145 130 嵌入墙内尺寸 a 600 250 b 450 190 c 130 120 安装孔距 L 350 50 敲落孔尺寸 上下端面 左右侧面 4、 多层有线电视配线系统图
SYWV-75-5DG20T2×DG25-QATTT6FTTSYWV-75-7DG25TT5FTTTT4F二分配器SYWV-75-7(9)G32-QATTTT3FTTTT2FG32-QAG32-DATTTT四分支器1F层分接箱内楼层
5、 多层有线电视干管配置系统图
DG25分支盒分支盒分支盒6F5F4F3F2F1F楼层G32-QA架空进线G32-DA埋地进线A型层分接箱分支盒DG25层分接箱内分支盒
6、 电视电缆技术指标
1)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同轴电缆 SYWV-75-#
包括:-5、-7、-9;
2)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同轴电缆 SYWY-75-#
包括:-7、-9;
12341— 聚(氯)乙烯护套;2 — 外导体;3 —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4 — 内导体
3)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铜管外导体、聚乙烯护套同轴电缆 SYWLY-75-#
包括:-9、-12、-13。
12341— 聚乙烯护套;2 — 铝管外导体;3 —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4 — 内导体
7、 分支分配器
图一:
4.513
1分支器 2分支器 2分配器
42.5IN25 3分配器
1328843.84.5
图二
3分支器 4分支器 4分配器
42.5IN2528865.825
4.513
6分支器
42.5IN25
野外型 分支分配器
2882593.825
105140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