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垦塞 疾病杂志2012年1月第15卷第2期Chinese Journal 0f Practica1 Nervous Diseases Jan .2012,V01.15 N0.2 械供应工作井然有序,并且做到了全程可追溯,促进了消毒 供应专业学科的发展。 5参考文献 [1]赵慧敏.图片说明在供应室器械包装中的应用口].护理学报, 2009,16(1B):41. 手术器械的清洗要求,由供应室护士完成器械的标准化处理 流程,使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 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器械交给中心供应室,利于器械的 检查,保养 j,节约了医疗经费。我院自开展手术器械集中 供应模式以来,通过新设计的器械清单,使得双方相互沟通、 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交接工作顺利平稳,保证了手术器械处 理过程中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灭 菌质量,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从根本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 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物品的相互交接、互相监督,增 强了全体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团队意识 和科问协作精神。同时,也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充 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长l_5]。经过l a多的运转,手术器 [2]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追溯系统[J].中国护 理管理,2007,7(1):19. [33钱黎明.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55—56. [43孔令珍.我院中心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集中处理的实践经验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53—154. (收稿2011一u一15)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途中风险与安全管理 隗 强 李黎明 孟晓静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郑州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途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95例患者采用自制的一整套危重患者 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方案。结果本组无1例患者出现意外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 认真实施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中的安 全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在此过程中常发生的并发症。 【关键词】危重患者.夕 出检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5l10(2012)02—0024—02 危重病人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常需院内转运。院 内转运可能导致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加重病情,引发不同 程度的并发症。据相关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病人 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 l1]。因此采用安 全、有效地转运方式,成功转运对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伤残率 有着积极的意义 I。2010—01,我科开始实行自行制订的一 整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方案,经过1年临床实 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l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O1O一01—2010—12 95例危重患者外出检查, 临床经验,风险意识不够,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经验有限。 2.4沟通不到位外出检查途中的意外和风险未能与患者 家属有效沟通或沟通不力,不能很好的得到家属配合,以致 患者病情出现突变时产生不理解而发生纠纷。 3安全转运措施 3.1转运前准备 3.1,l家属告知和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应在转运前与家属 沟通,向其讲明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 可运送。使家属做好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 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_3]。对清醒的患者家属陪护 其中年龄最大的8O岁,最小的16岁,机械通气32例,气管 切开15例,气管插管26例,面罩输氧22例,置引流管26例, 中心静脉置管65例,微量泵给药46例,全部成功转运,时间 控制在1O~25 rain。 在身边,显得更为重要,做好其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紧张情 绪。客观全面的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氧合情况; 充分清理呼吸道,确保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和畅通;仔细检查 确认输液管路和各种引流管的固定、衔接、通畅情况,部分引 流管可酌情夹闭;烦躁患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镇静。 2转运中的安全隐患 2.1病情改变 常见有血压异常波动、心律失常、心力衰 竭、呼吸频率节律异常、分泌物增多导致痰堵甚至呼吸心跳 停止,剧烈咳嗽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意识改变、烦躁、抽搐 等;患者剧烈躁动导致脱管或移位,从而影响气道通气功能。 2.2设备运行不良心电监护、转运呼吸机设备功能异常, 3.1_2物资器材的准备:携带备有蓄电池的心电监护仪,能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备好急救箱及相关药物,如多 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心律平、 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力月西、芬太尼、丙泊酚、血浆代 制品等,做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抢救用药;便携式呼吸机和 设备蓄电不足,氧气管道断开致供氧不足,输液管道脱落后 血管活性药物中断使用致生命体征大幅波动。 2.3护理人员方面的隐患转运人员对病情不了解或欠缺 便携式氧气瓶、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手电筒,出发前检查其 性能是否完好及氧气是否充满,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用 氧的安全。简易呼吸器以防便携式呼吸机出现故障时改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月第1 5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1)iseases Jan.2012,Vo1.15 No.2 ・25・ 简易呼吸器。因此,除了呼吸机用氧的准备外,还应准备二 路用氧,也就是装好氧气袋用氧,一个氧气袋使用时间为2O airnN],以便在改用简易呼吸器时接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致产 生缺氧情况。 3.2重视转送前患者病情评估及准备 医生护士在运送前 身旁,站在患者头部的一侧,以便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 保输液通畅及时用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正确搬运, 防止二次损伤,尤其对一些骨折的患者,应先固定后再搬运, 脊柱损伤的患者应多人同时搬运,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人性 化。 4 结果 准确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安全运送的基础l5],患者在运送 前应充分吸痰,确保气道通畅。出发前标记气管插管深度, 牢牢固定,保证氧气与呼吸机在运送中正常使用。静脉留置 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要妥善围定,衔接紧密,应用特殊药物持 一本组对95例危重症患者进行安全转运,结果成功转运 95例,无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为患者逃 步救治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续微量泵输入患者,检查微量泵蓄电池与剩余药量,保证运 送过程中有足够的备药。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道以防扭曲、打 5 结论 折。运送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若病情不允许应改期或放 弃检查。对清醒的患者外出检查时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 问题,因此,检查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 绪,使患者努力配合检查,确保安全。在离开监护病房前应 再次认真核对,包括医嘱,检查项目及部位等。 3.3 人员准备 运送危重患者应由管床医生和当班护士负 责全程转运,以便出现病情变化时能有效应对;护士应全面 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对外出检查的仪器使 危重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在外出检查时确实存在着很 大的风险,若在此期间发生意外,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 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干扰医院正常的 工作程序。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各 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尽 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控制护理不 良事件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因此对于患者转运途 中的风险要进行充分的评估,也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 用,发生意外时的各种应急预案,都应熟练掌握,认真书写护 理记录。及时准确地与检查科室和急诊电梯联系并沟通,以 便快捷出行、随到随做。 3.4转运中的管理 理。另外要与接收部门联系好,备好途中所需抢救物品,合 理安排跟随人员,选用合适转运工具,这些都是保证危重患 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措施。 6参考文献 [1]赖海燕,卢桂花,秦丽平.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检查 3.4.1安全舒适体位:意识清醒的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 作,解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昏迷病 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接胃肠减压器;对烦 躁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必要时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 的安全护理[J].广西医学,2006,28(1):92—93. [2]卓雪英.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J].全科护理,2010,8 (8):2 032 2 033. 适当的镇静剂。胸腹腔有伤口或引流管的患者应予半坐卧 位,以减轻伤口的张力,确保引流通畅;运送任何患者均应立 起推车两侧的床档,必要时要2名护士或有医生一起护送, 防坠床的发生。 [3]高琳,王世荣,刘静.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运中的运用 [Jj.中华护理杂志,2005,41(5):441—442. [4]陈晓华,王立,曾维渝.运输在推送病人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 素及对策口].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57—58. [5]李绮慈.院内病人转动的安全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 ]0(4):369—371. 3.4.2各种管道的准备:在搬运患者前先评估各种管道,把 患者搬上推车后,再次检查患者身上所留置的各种管道及管 道衔接处,并固定好,以保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扭曲、 折叠、滑脱,保证供氧和输液的有效性,再次清理呼吸道的 分泌物及其他引流物,保证呼吸及引流的通畅。 3.4.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护士必须时时陪在患者的 [63 张艳红,马花君.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E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4. (收稿2O11—12—16) 探析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孔培培许梦雅△ 45001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摘要】 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肿瘤护理管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采取相应措 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结果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激励一 保健理论指导肿瘤科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医生及患者对肿瘤科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通讯作者:许梦雅,郑州大学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肿瘤科;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