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

2023-05-11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读《优质提问教学法》有感

假期中,拜读了学校发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其实在读此书之前,关于此类的一些文章和观点也在校中心组的学习会和课外阅读中有所涉及。书拿在手上,感觉正如学校发书时所说的一样,书并不是很厚,只有150多页,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可能很快就能读完。

但是翻开这本书,用心的去阅读之后,发现和自己当初之所想背道而驰,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图示都值得我去仔细思考、细细品味。

本书一共有8个章节,分别从“问题对课堂的影响\"、“优质问题的特点\"、“谁来回答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成为更好的提问者”等这几点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笔者的研究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下面我就以三个问题的形式来谈一谈阅读此书的一些心得。

一。什么是优质的问题?

记得书中有一项实践研究,是对教师30分钟内提出了多少问题进行了调查,教师们估计他们大概会提出15个左右的问题,并认为15个问题也是比较合适的数量,但通过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后发现,教师们大概提了平均50.6个问题。结果竟然是自我预计的三倍多,我想这个结果对于那些教师而言,恐怕是难以置信的.

看到这一幕,我也是很震惊,自己是不是也和研究中的教师一样,不断的对学生抛出一个

个问题,把他们问到头晕眼花、哑口无言才罢休。问题多就好吗?我想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精化,去掉无意义、无营养的问题,留下优质的问题来留给学生.

书中对优质问题的四个特征做出了解答:1.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2.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3。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4.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笔者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高深的。结合到自己身上应该去如何落实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可能就可以抓住优质问题的关键。

1。问题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自己准备时要多大声的朗读几遍,问题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歧义,容不容易理解,自己要先做出了解,不然把一个不清晰的问题问向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学生的一脸茫然。同时问出的问题目标必须是明确的,问题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达成什么效果要提前预计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2.问题应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

课堂上诸多问题的设计我想更多地应该像一场战役而不是游击战。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东一枪西一枪,逮到一处是一处,毫无关联。太过分散的问题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到底教师要问的是什么,要学生掌握的是什么,学生不知道。问题的设计应该向一场战役一样,有组织、有预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形成一个方向明确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向着知识的彼岸稳步前进。同时前进的路线不应太过崎岖,难度要由浅入深,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在这条路的开始就设置了一座大山,我想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会知难而返了.

3。问题要尽量能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体育课上的问题通常都与技术动作息息相关,而很多的运动都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体育课上的问题应尽可能的联系到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排球垫球的抬臂动作和持盆泼水有什么相似?”“不慎摔倒时能否利用前滚翻避免受伤?”这样把教学中的技术动作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便于学生去理解、掌握、和应用。

4.优质的问题不是拍脑门就能拍出来的。

优质的问题来源于我们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所得、来源于我们教学之中存在的困惑、来源于日常教学的反思,不是脱离教学实际,仅凭看看教参就能体会出来的。拍脑门式的问题只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要能提出优质的问题,理解教材是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教学所得,只有两者相联系才能让我们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有效果。

二。我是个合格的提问者吗?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我通常关注更多的是优质问题的生成,而忽略了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提问者。书中列举了一些教师作为提问者不太恰当的一些行为,比较一下发现很遗憾自己也不能幸免.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能否认,这些错误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们提问的质量。

1.等待时间。

众所周知,教师提问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答案(等待时

间1)。我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时间思考问题吗?给了。时间够吗?不够!这种情况可能不止是我,更是大多数教师所犯的错误之一.原因无外乎是课堂时间很紧张,教师生怕浪费一点时间造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实施。但是换位思考,这对学生公平吗?凭什么教学时间紧就要让学生不做充足的思考就去回答问题,这样回答出的问题,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等待时间1尚且如此,等待时间2就更不用多说了.

我想这可能还是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追根问底,可能我们的教学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想着尽一切可能的把学生喂饱的思想在作祟,没有把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而教师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提问者,应该更新自己的理念,不忘学生才是中心、才是主体。教学时不要急躁、静下心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点耐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书中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学生思考的越充分,他的回答也越有价值。

2.谁来回答问题?

谁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的选择可能很简单,在举手的学生中选取一名来回答。偶尔也会请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正如文中所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规范纪律的做法。这种选取回答学生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无论是举手的学生还是被选取的学生都是集中在班级里少部分学生当中,除此以外别的学生逐渐被排除在外,最后导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有少数积极回答者在参与,而更多的学生则神游太虚,思维停滞。

其实喊不举手的学生回答,是一种好的做法,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让学生更有紧迫感,更少的指望举手的学生去回答问题。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看到了片面的规范纪律的一面,而忽视了激活全体学生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像在平静的湖面中投入一块石子一般,引起震动并波及开来.书中的自选

位置、观点展示等方法无疑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种方法来帮助我们选择学生回答,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上面好好下下功夫,尝试多采用一些新式的做法,让教室里学生的思维都随着问题活跃起来。

3。点拨、反馈和评价。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仅仅做到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问题的难度大、层次深,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及时的提供帮助,给予学生线索、提示、和探查。通过教师的这些点拨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起学生的记忆,推进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提问学生“为什么篮球运球时要空出掌心?\"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手掌心,提醒他注意运球后手掌上灰尘的分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空出掌心可以增加手指和掌根触球的面积,从而更好地控制住球.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在这时教师的反馈一般分为正面肯定的反馈、校正性补充完整的反馈、和否定的反馈三种。反馈时要对答案进行明确,首先让学生知道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其次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完整的、正确的答案,更高的层次是让学生的新知旧知建立联系,方便学生记忆。反馈后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批评或者不予置评.批评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是不适宜使用的,但是表扬也不应乱用.过分的表扬会减弱其有效性,一般来说岁数小比岁数大的学生更需要表扬,成绩差比成绩好的学生更需要表扬。教师的表扬要随着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变化,要具体、要可信、更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只有这样的表扬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 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启智教学,我应该如何去做?

这两个问题,原本我是准备分开来写心得的。但是在写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个问题之

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有着许多共同点,使我难以区分、难以分割,所以干脆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谈谈感想。

1。保持耐心,坚持理念。

书中的深思型教师是我努力的目标,但通往深思型教师的路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夜之间就能转型成功。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耐心。一是要对学生有耐心,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更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二是要对自己有耐心,要秉承着启智教学的理念不动摇,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成效就灰心泄气,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更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将来有着更大的发展。就像我在体育课上经常向学生说的一样:“我不仅要让你们的体育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培养你们日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你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你受益终身。\"

2。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要做好启智教学,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我认为是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的.在平时我们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多研究,找寻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个优秀提问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把握重点,生成优质的问题;在课堂点拨的时候才能一针见血,帮学生拨开谜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点子和办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我们的能力更强了,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否则,这样的课堂我们未必能够驾驭的了。也只有我们平时多注重积累,才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在谋求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能单兵作战,而要组成一个寻求进步的共同体,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进行发展。我认为我校最适合组成这个共同体的就是中心学习组和教研组。中心学习组上,大家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通过中心学习组的成员把这些理念和思想带到校内每个教师那里去,在学校各处生根发芽。而在教研组中,组内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来具体落实,可以充分的利用公开课、集体备课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的寻找更合理的教学组织、更优质的问题生成。

正如书中所说,“不要期望一夜之间改变你的教学策略,至少允许一到两年的时间来把提问行为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才刚刚起步,距离深思型教师道路还很遥远,我们还需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来完善自身,但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坚定理想、保持信念,为树立我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启智教学”而倾尽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