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2020-08-20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张思琪 来源:《南方论刊》 2021年第2期

张思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5)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丰富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能力,它在解释当下社会的生产生活的规律的同时,也对今后的社会发展形态进行了预测。它是一笔巨大宝藏,能够分析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的同时,也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构想。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能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与指导。马克思所揭示的物质生产规律、阶级斗争理论、唯物辩证法都可以适应当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更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预见性正是指导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生产规律;阶级斗争理论;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在政治经济领域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对社会阶级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资本主义的实质,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改变,而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关系却又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却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批判才能预见更加先进的生产关系,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提供了革命道路的指引。从理论与实践的方面都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先进性。在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挑战的同时,不仅能够解释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还能够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案。

一、马克思物质生产规律揭示了社会生产矛盾的发展

我们每天的生活与物质密不可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物质产品,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光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变得更加追求更多的更丰富的产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能将物质成产指向利益最高化,虽然现在的社会生活条件改善,往往不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但是人们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仍在增加。生产结构的更加细化使得商品生产更加趋于高效稳定,但生产结构的固化也会使生产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一)资源的有限性影响生产力发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受到天然产出与科技发展的影响,但是否使用某种自然资源与何种程度的利用都是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这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发现和改造很小。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影响非常可观。自然资源本身和分配都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是否正在被自己的劳动所对象化,对于自然的开发利用改造,是否会抑制生产力的发展?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受到自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变化我们用现在科技也许能够进行部分弥补,但是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2]但是自然资源总归是有限的,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也开始了对自然的剥削。劳动资料对于物质成产至关重要,尊重自然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的矛盾更加尖锐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更多精细复杂的产品出现。当进行再生产时,一部分生产产品进入到再生产的环节,促进了再生产时生产资料的改进,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在生产时能够生产更加优质的产品。产品的改进升级会影响到生产关系的改进,一些落后的生产关系会被淘汰。社会会驱使落后产品的淘汰,更加优质高效的生产方式会出现,人类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大大增加。社会物质的丰富使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财富,可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增加,看似这彼此的矛盾在减少,而实际却是越来越尖锐。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人们拥有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更是阻碍了社会再生产。科技的发展使得更多尖端科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资本的快速积累,使得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更加单一的生产工作,人逐渐沦为机器,甚至会被淘汰。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

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但仍允许私有制的存在。这就使得资源配置难免无法得到公平配置,长此积累必然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虽然现在阶级斗争并不是那么尖锐,甚至许多社会阶层也不再适合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划分阶级,但是剥削仍旧存在,使得人们仍然为了竞争社会资源产生了阶级的分层。

(一)生产交流的日益密切导致阶级分化日渐模糊

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上仍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难免会受到影响。社会阶层的产生不可避免,往往一个阶层的所发生的改变会影响各个阶级。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中国必不可免会受到世界生产方式、社会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经济。由此难免会产生阶级分化,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仍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虽然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所有制的影响,按劳分配是能够减少社会分化但并不可以避免,所以马克思的阶级伦理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二)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分析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冲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消灭阶级,所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仍然适应。新的阶级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矛盾的产生就需要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肯定了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阶级斗争不是只有资本主义才有,它可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显然激烈冲突的阶级斗争会使我们注目,但现在新的趋于平和的阶级斗争也不能被忽略。只有完全消灭阶级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承认物质世界的决定性,但也不否认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当生产方式还没有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崩溃瓦解时,人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斗争而获得解放。资本主义对人的压迫剥削在没有达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限时,新的社会形式能否出现,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正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初步体现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结合,可以适应因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不够丰

富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在社会发展有矛盾时,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然而只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改善生产关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当下我们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正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以当下的分配方式,更能适应我国的经济结构。前一种社会形态必须为后一种社会形态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社会主义阶段才能完成,它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的种种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处在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今社会处在风云变化之中,国际交往影响日渐强烈。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普遍交往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新的社会发展形态悄然而生。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规律,才能使新的社会形态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注重于人的解放与发展,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正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人可能会达到高度文明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时人的能力得到高度的提升,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发展可能会达到新的高度。人类才可能对物质生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消灭商品社会的桎梏。对自然和社会达到新的认识高度,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书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没有过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46-50.

[4]刘宗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8(04):28-32.

作者简介:张思琪(1996.0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周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