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先秦文学

2024-04-07 来源:保捱科技网


浅谈先秦文学

王吉良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勃兴阶段、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于中华文明的细水长流。

先秦文学,顾名思义,便是秦朝之前的文学样式。其中包括妇孺皆知、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意蕴丰富、情感跌宕的先秦散文,也包括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滥觞的《诗经》《楚辞》——《诗经》凄婉动人、引人入胜,《楚辞》清新奇远、朗朗入口。细细观赏先秦文学这朵文化荷塘中的奇葩,我们会被其悠远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思想性深深折服。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腾起的重要一跃,其思想上的创始性、语言上的综合性、价值上的实用性和艺术特征上的随意性深深地融注于其跌宕的诗行和不羁的言辞之中。

文学,始终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抑或是反抗,先秦文学亦是如此。其艺术特色和言辞魅力的铸成都有着厚重的现实基石。社会动荡、政局不安、烽火四起、诸侯林立的社会现实为艺术的创造与再创造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生产力飞速发展,铁器、牛耕的应用,井田制度出现促成了社会有闲阶层的产生,他们“放下锄头拿起笔”,投入到对现实的感悟与反思之中。同时,随着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日益坍圮,“天子失官,学在四夷”逐渐取代“学在官府”的文化体制,社会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朝聘”的外交政策更是需要有独特创造力和新奇思维的知识分子。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它与其他文化活动都

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成的关系。同时,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的变化提供动力,物质生产也对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生产存在着制约力。“有一等襟袍,才有一等真诗”,因此,文学家个体的因素对文学特色的形成更是不容小觑。大国争霸、礼崩乐坏、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环境孕育出了先秦志士仁人“胸怀大志无瘦马”的政治抱负,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因此,文学有的成为怀才不遇的宣泄,有的成为兼济天下的呐喊,有的成为担忧民众的怅惘,也有的成为施道布教的舞台。

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与现实生活的契合之中体现出来。历史性与现实性永远都是文学衡量的两个重要砝码,艺术价值只有它在为道德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先秦文学,不仅仅是映照先秦社会的一面镜子,同时,它以艺术和思想领域极强的穿透力震古烁今。文学也有普遍性和个别性,普遍性来自于沿袭传统,个别性来自于作者的创造力,有普遍性才能博得读者的了解,而有个别性,才能见得作者在艺术上的成就。先秦文学的普遍性在于它的实用性,这样文学就不会被束之高阁、避人耳目,而它的个别性便在于它的创始性、它的随意性、它的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唯美的审美价值供给,所以,先秦文学给人的不是盛气凌人、高不可攀的威慑力,而是一种奇特、悠远、深邃、高古、酣畅、尽致的气质和亲和效果。艺术的魅力不在于望穿秋雨等待,而在于唾手可得的感知,能够被更多的人感知和感动是艺术的价值取向、价值归宿,更是艺术成功的真正体现。先秦文学是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文学,是影响流传范围甚远的文学、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文学,是成功的文学!先秦文学的成功性还在于艺术创造主体的无差别性。无论阶层、无论出身,更无关背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造就着,那些最为鲜明、最为生动的神话故事的由来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我们鉴赏和学习一门艺术,如果仅从一个评论者、旁观者的角度对其进行一次自我认识的阐发未免显得过于流白、过于浮浅。我们鉴赏和学习先秦文学更应该从艺术特色中汲取思想文化精髓用以知道我们的创作,我们的生活。在生产力水平底下,人们认知水平相

对懵懂的状态下,先秦的神话故事和散文无疑是对大自然进行的一种从自我认知心理出发的不全面、不科学、不成熟的思考和记载,是我们所认识的,对于一切不能解释的现象所进行的一次寻求心理慰藉的“编纂”,但它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巨大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故事,人们才得以从恐慌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更好地生活。同时,他们还扮演着一种权威性的角色,成为一种道德层面强大的约束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使人们在恐惧惩罚的前提下“一心向善”“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是文学的社会力量。而在我们当代社会,先秦文学中神话故事和散文的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和随意性应当成为我们自由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筹码。《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一个个神奇的上古神话,在被文学化、历史化的过程中,其蕴涵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矢志不移的民族精神更应该成为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文学思想精髓。《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阐释了风、雅、颂的内涵,以其生活化、情趣化、多样性、真实性、灵动性见长。“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我们从诗经的字字句句中感受着爱情的凄婉、民风的淳朴,这种特有的现实美和强调回归人性本位的价值对于我们当代文学的研究和社会历史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而“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却开辟了中国人审美生活的新境界。它用超迈、烂漫、自由的语调道出了一个时代的呐喊。这里有对社会的关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有对理想的坚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对生命的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对祖国的挚爱,“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也有对志向的笃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不论是先秦诗歌散文,还是《诗经》《楚辞》,也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对我们的创作和生活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鉴赏文学要的不是浅尝辄止的凝鼻一嗅,而是要将其内化为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力量。先秦文学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道德理念,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交际、我们的思考都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精神力量是为了继承更是为了发展。好的文学、好的思想不应在暗室中湮没无闻而应该被置于灿烂的阳光下反射出光芒,照亮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心灵。

先秦文学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性闪耀在中华文明的伟大长河中,汲取精神力量,发挥艺术特色,彰显时代锋芒将是我们学习文学的目的和归宿。从言辞中感悟生命,从故事中品读历史,从篇章中领略艺术的魅力将是我们品鉴文学的永恒的乐趣。让我们继续穿梭在先秦文学的郁郁繁林中去挖掘和发现更多的美丽和精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