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22:24:58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过去十年,美国债务状况持续恶化。2001年小布什上台时,美国国债的规模为5.8万亿美元,到2011年6月已经高达14.3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从57%提高到接近100%。要确保国债比率不再上升,未来十年美国名义GDP平均升幅至少要达到4.4%~5%。而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6%,2011年上半年仅为0.8%。
从美国财政部数据看,国外持有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全部国债的31%,其中中国的持有量占比为8%,超过了美国家庭的持有量。由于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持有国,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对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将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冲击。从近期来看,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外储大幅缩水风险。在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中,美元资产高达71%。显然,美元贬值必将导致中国巨额对外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美元不断贬值,就意味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因购买力不断降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这实际上就是美国精于此道的“软违约”。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软违约”侵蚀的风险。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汇率持续疲软,美元对欧元等货币的汇率几乎以每年3%的速度下跌。如果再加上美元利率低于其他货币,美元资产持有者遭受的实际损失已超过30%。由于目前美国债务规模仍在不断膨胀,而美国政府对“双减”缺乏有效举措,这将导致美国债务危机的长期化。受此负面影响,弱势美元或美元贬值也将被迫趋于长期化。毫无疑问,在这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世纪大博弈中,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损失无疑将首当其冲。
进一步推高中国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及其预期,必然导致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原油、
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进而增加全球商品的生产成本和通胀压力,加剧全球性通胀压力,特别是引发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原因既有需求因素,也有成本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国际市场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中国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国外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进而影响中国的物价总水平。
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后,美联储维持零利率两年不变的政策导致银行超额准备金从美联储撤离,进入金融流通领域成为新的流动性。这些释放出的流动性不仅可以满足美国继续发行国债和不断扩大债务上限的需要,也使得美元进一步贬值,让美国巨额国债不断缩水。其实主权信用降级已经获得了量化宽松的效果,而付出的成本更低。这些释放出的巨大流动性必将进一步推高国际食品、能源和资源的价格,输入型通胀将进一步为中国居高不下的通胀推波助澜,并有可能改变中国通胀的走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迫使人民币加快升值。历史似乎总是惊人地相似,26年前美国迫使其当时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此后美元对日元贬值300%,美债大幅度稀释,美国经济实现了自我救赎。今天这一幕又在重演:在中国高速增持美债的最近10年,美元便加速了对人民币的贬值。如果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算起,六年内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已逾20%。
面对持续恶化的美债危机,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两年美元对人民币将会有更大幅度的贬值,贬值幅度极可能超过30%,以期加大美债的稀释力度,再度完成美国经济的自我救赎。对中国而言,中国出口企业在通胀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盈利空间微乎其微,不少企业已处在破产倒闭的边缘。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大幅度升值,中国经济不排除因此而受到重创。□(王元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