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我校校本课程之一,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在三、四两个年级开设。旨在让学生从小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塑造优美体态、陶冶高尚情操、启发空间想像和创造力、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选择教材方面,我们遵循线性的系统性、横线的相互协调关系。教材包括: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舞蹈节奏感训练、芭蕾舞形体训练四部分。舞蹈练习中每一个身体部位的动作都融入蝶舞、雁飞、蛙跳、猫叫、放风筝、吹泡泡等游戏与形象中,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力求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他们的情趣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舞蹈风格的中国民族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现就学生实际情况,对三、四两个年级舞蹈课程做如下安排:一、阶段目标:
二年级:首先要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炼后背和腿的能力。其次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然后,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听音乐,养成跟着音乐来做动作的习惯。
四年级:首先掌握基本技巧的“法”,掌握严格的规格和正确的方法。其次,继续加强腰腿的柔韧和力量的训练,加强肌肉能力和动作感觉的训练,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稳定重心的能力;重点技巧要单独练习,训练时要的速度和质量。最后,强调舞姿的准确和舒展。在继续提高基本能力外,提高技巧水平;在动作的感觉、表演风格、韵律、乐感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表现舞蹈和创造舞蹈的能力。
二、具体教学任务及目标:二年级:第一学期:
1、《舞蹈概述》:学生要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的历史发展过程”“舞蹈的社会功能”“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种类和体裁的划分”“各类舞蹈的特征及其不同的体裁”等舞蹈知识。
2、《舞蹈常识》:教者与学者要建立起共同的专业语言,例如舞
台方位,人体方位、人体部位名称、身向、面向、身韵、视点、亮相、眼视等舞蹈的专用名称、术语。
3、《基本站姿》:舞蹈课对站、坐等姿态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要克服自然形态的已有定势,塑造出优美的体态。
4、《脚位训练组合》:学生要熟练掌握“正步位”“小八字步位” “大八字步位”“丁字步位”“踏步位”五种基本脚位,并且随音乐熟练转换,动作准确优美。
5、《地面基本功训练》:教授内容包括“地面压腿”“地面踢腿”“地面控腿”等几方面内容。要求学生一招一式清楚,动作节奏准确。提高学生下肢的爆发力,控制能力和表现力。
6、《芭蕾舞手位、脚位组合》:芭蕾舞讲究“开、绷、直、立”,以高雅、舒展、轻盈而著称。学生初次接触了解这一高雅的艺术,掌握七种基本手位和五种基本脚位,并熟练转换。
7、《单手位》: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单山手”“单托手”“单撩手”“盖手”等几种手位,并能做到手动眼随,掌握手与眼的韵律与神情这一东方神韵。
第二学期:
1、《脚位》:舞蹈是从站开始,舞蹈者的站位与平常人的站不一样。首先要求学生要站直:头要正直,收下颌;背要挺直,腹要收,不要撅;强调提胯、不缩胯,胯部要平展;两腿伸直,膝部展开,身体重心放在脚牚掌部位,纠正平时错误的站姿。
2、《波浪》:熟练掌握“胸前小波浪”“前斜上位小波浪”“旁大波浪”“前大波浪”等几种波浪形态。锻炼手指、手臂的柔韧性,感悟眼神的表现力,养成以眼传神的好习惯。
3、《压胯》:这个组合主要锻炼髋关节的前屈能力和拉长脊椎的目的,同时也锻炼胯的开度,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
4、《前抬腿》:这是一个为能控制好下肢的基础练习,要求学生控制好腿“抬”和“落”的速度、节奏,会用身体局部动作表现音乐节拍。
5、《后抬腿》:这是一个向后“抬腿”和向后“弯腰”的练习。两者相辅相成。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软度练习方法,不能急于求成,造成
损伤。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6、《二拍舞步》:掌握吸跳步”的动作要领,掌握四二拍“舞步”的特点是跳跃性强和活跃的舞韵,增强舞蹈意识和自娱感。7、《东北秧歌》:感受东北秧歌风格清新、活泼、诙谐、明朗的风格,掌握其基本动作:“跳踢步”“小燕展翅”“单指”“半蹲”。掌握脆“蹲”和脆“提压腕”,上下向协调配合,学会用舞蹈表现生活。
四年级:第一学期:
1、《双手位》:准确认识“双山手”“双托手”“双按手”等几种手位的位置,并能很好地运用“撩手”。在手臂运动过程中,手动眼随,在静止时,眼按提示的舞台方位看去。
2、《手眼动作》:这是一个手眼协调配合的练习。学生要掌握“点指”“提压指”指动眼随,指定神定,注意手、眼的配合,即手动眼随。
3、《勾绷脚》;这个练习主要锻炼学生脚趾灵活能力,同时也锻炼小腿肌肉的伸长和收缩能力。掌握“勾趾”“勾脚”“绷踝”“绷趾”等动作,要求动作优美、节奏感强。
4、《小弹腿》:学生应熟练掌握“弹腿”“吸腿”“转体”等动作,掌握平衡。提高膝关节灵活及小腿肌肉伸展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规格要领,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免疲劳厌学。
5、《旁抬腿》:腿部能力训练,练习后背和骨盆的支撑力
量。“抬腿”“伸腿”位置应不偏不倚,形成正确有平衡感。动作准确优美、节奏感强。
6、《后弯腰》:中国舞讲求腰腿功夫,腰部训练是使练习者胸腰、中腰、大腰的柔韧度达到舞蹈的审美要求,完成腰部曲线造型。本节练习要求学生每日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舞蹈基本功。
7、《压腿》:是腿的软度练习动作。学生要准确掌握“竖叉前压腿”“盘腿竖叉后压腿”“横叉旁压腿”等压腿动作,经过长期练习,使其软度能达到舞蹈所需的程度,达到艺术审美高度。
第二学期:
1、《脚位练习》:这个动作练习,不仅是功能和技能的练习,而且是一个认识脚的位置的练习。学生要准确认识肢的各种位置,并能比较准确地结合其它动作练习。
2、《前、旁大踢腿》:学生要准确掌握踢腿方向,练习手臂和后背的力量,掌握身体平衡。同时进一步锻炼腿部肌肉的控制力和爆发力。
3、《后踢腿》: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整个练习要掌握踢腿的速度和节奏,锻炼腿部软席和力量,拉长腿部肌肉。
4、《推指》:是锻炼学生手指、手腕弯曲的柔韧能力的练习,其柔韧程度是造成中国手臂“舞姿”的审美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要随时随地练习。
5、《点步转》:这个动作是“旋转”的初步练习,由波浪感和顿挫感两种对立统一的动律组成,主要学生锻炼动作协调能力和腿部能力。
6、《小跳》;“跳跃“动作也是中国舞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跳跃”的起落方法,如起跳脚的推动力及下落时脚与膝部的控制力。
7、《藏族舞》:藏族舞是我国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学生要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韵律特点,感受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颤膝”的基本动律,学生要细心把握。
三、具体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落实舞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遵循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三年级学生,多数是初次接触舞蹈,因此掌握一些简单的舞蹈基本常识和动作练习是学习重点。四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锻炼腿部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手眼协调能力、腰腿的软度和开度、舞蹈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等,使身体逐步达到舞蹈审美要求。教学中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要将组合分解成单一动作,较难的单一动作还要分解成局部动作。经过“动作分解训练”“组合分段训练”“组合完成训练”“协同配合训练”等过程。动作同音乐节奏、旋律吻合,逐步养成听音乐和用肢体表现音乐的好习惯,充分发挥个人情感。
2、 遵循训练的科学性原则
舞蹈训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身体和灵魂的体操。练习时,运动量和动作幅度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超负荷训练会对学生骨骼、韧带以及各种器官系统造成伤害,危及将来。因此,对儿童身体软、开度的训练不宜操之过急,应恰如其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
3、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植于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熟知学生的爱与恨、追求与希望,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他们、培养他们。还要特别注意差异、关注全体。肯定优秀、鼓励后进,耐心辅导、积极引导,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舞蹈、表现和创造舞蹈的兴趣。
4、方法多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以启发性教育和赏识性教育为主,进行“形象化教学”和“兴趣性教学”。每当讲授一个动作时,除了详尽地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外,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在学生面前“表演”一番,将这一动作最准确、最优美的形象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
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把舞蹈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感受与欣赏、模仿与练习、表现与创造等各项舞蹈活动中。使学生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舞蹈知识和技能。
另外,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把文本作为一个“例子”,想方设法拓展学生视野,有效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舞蹈能力。为学生提供感受舞蹈、表现舞蹈以及学习、积累舞蹈的广阔天地。 把学生快乐地引入舞蹈这座美丽的艺术殿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