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使教师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问题、通过教研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推动新课程改革。在具体教学教研工作中,我校是这样做的:
一、教研工作
(一)、抓根本,重实效,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的发展是校本教研的根。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基础来抓。教导处依据学校的要求认真拟定培训、学习计划,领导带头,和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习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知识、新课程理论及各科课程标准等。组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观看“江苏省优秀教学资源下乡”的教学光碟等,同时,要求教师做到: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形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二级培训。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经验总结或业务学习心得,为扎实进行校本教研夯实了基础。
(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制度,保障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
(1)建立教师学习机制。
要搞好校本教研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教育观念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为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我校对教师对教师学习提出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的要求。学校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教师完成情况,为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南京天妃宫小学、新安小学、附小等兄弟学校取经,把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回学校。
(2)建立行政听课、评课制度。
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使课堂实效、高效一直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学校建立了行政听、评课制度。实行每周一次公开课活动。领导带头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教研工作。要求行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课后开展评课,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提高。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听课情况,做到人人上,人人听,人人评。
(3)坚持集体备课,营造同伴互助的教研氛围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操作得心应手,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集体备课氛围。首先,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教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层层负责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了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实效的落实。然后每个备课组按照“汇报——研讨——中心发言——备课——交流教案——执教——检测评价”这七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
在活动中,教学中的困惑得以解决,集体的智慧得以凝聚,优秀的教学课例得以推广,优秀的教育成果得以传播,从而实现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整体提高,让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
(3)立足常态化教学,建立常态化教研制度,开展“半日开放推门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学的实验室,课堂更是教师挥洒智慧、展示才华、抒发激情的生命场。因为教师的故事在这里,教师的困惑在这里,教师的情感在这里,教师的快乐在这里,教师的成长也在这里。为此我校本学期对于教学教研工作重新进行了定位:始终立足课堂,关注教学常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加上多媒体元素的介入,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但回到现实课堂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学只注重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应试教育,只注重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能力训练太差。鉴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以常态教学研讨为重点,尝试开展了“半日开放推门课”活动,每周一上午随机指定一个班级为开放班级,供老师们学习、观摩。几次活动下来,老师们对常态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教师在自然的状态下讲授,应变灵活,适时介入,往往洒出一点水花能引发出层层涟漪;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大胆质疑,相互启发,单纯的思维常常迸发出智慧的灵光。
(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教学研讨活动,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业务素质的。
我们坚持开展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教师跨学科跨年级相互听课。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和校本教研进行具体指导。开展了“青年教师优课竞赛”“教师三项能力竞赛”“优秀教案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构筑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去年6月,组织了全校教师,邀请了省、市、县部分乡土作家,文史工作者,挖掘了土城“红、绿、古”等地方资源,摘录了县以上书刊发表的相关文章,编印了《魅力土城》校本教材,全镇教师、初中学生人手一册,为宣传家乡、热爱家乡、弘扬长征精神、开发教育资源提供了切实保障。
3
通过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我镇教师的教学、教改、教研论文在省、市、县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50多篇。2009年语数联赛中,全镇获奖人数共13人,单位获县组织奖。在2009年全国物理知识竞赛中,王飞、王水两位同学分别获国家级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毛生会、袁本禄、王生勇等老师获国家、省级辅导奖。在2010年全国中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李灵、钱帝成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刘永强老师获辅导奖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在课改开发中,组织百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学生》主办的“创新作文”课改开发活动。并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中学生》“叶圣淘”杯创新作文大赛,共选送参赛作品92篇,获二等奖3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3篇。
二、教学工作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提升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认真组织全校教师提练了科学发展观“456”载体,即:培育学生“4个学会”(学会踏实做人,学会勤奋学习,学会快乐生活,学会真诚感恩);倡导教师“5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开展“6红”教育(唱红歌、跳红舞、读红书、说红事、栽红苗、育红人)。始终围绕“456”载体,开展“6红”教育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转变学校“三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建立健全了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管理目标,为此,我校对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常规教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求教师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悉心组织每一次测验;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认真反思每一天教学行为。制订了《教学常规评价考核制度》,《教研工作制度》、《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办法》等。坚持是日查周小结月考核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2.、认真抓好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常规化。
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是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校高度重视,建立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次考试,从制卷到监考,严格把关,确保考试成绩真实。考试后,认真组织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差距,发扬优点,为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健全激励机制,拟定了质量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县会考成绩、中考成绩实行质量奖励。将质量目标奖惩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实施目标质量奖以来,教学质量逐年上升。2009年中考,全校500分以上成绩突破10人,中考平均成绩比往年上升80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文化育人是我校新的办学理念,为营造育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我校认真组织学校教师,挖掘土城“红、绿、古”等地方资源,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投资80多万元,打造了“九龙潭”、长征壁诗、饮红石井、“星光大道”文化长廊、忠华亭、绿色长廊、磨菇亭、树桩櫈等校园亮丽工程。全镇各校因地制宜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做到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
(三)、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1、结合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12.9”活动开展了“唱红歌,跳红舞、读红书”活动。
2、开展了“读红书,颂经典”知识抢答赛,掀起了学生“读红书,颂经典”的热潮。
3、组织开展物理、化学、英语知识、作文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5
4、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上山栽红树,在校园内栽红花的“育红苗”活动。目前,已栽种红树两千多株,栽种 红花等各种花草一千多盆。
5、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组织全校师生赴青杠坡烈士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太平渡、二郎渡口等,开展“走进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6、配合县总工会、县教育局、镇 政府、开展了“禁毒千人签名”活动,加强了青少年的禁毒教育。
通过“六红”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展示了自我,张扬了个性,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亮点,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始终把“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教研促质量为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办学思想,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再学习和再发展就更加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追求学校与广大师生发展的和谐统一,我校开展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达到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制度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主管行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
6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
2、各学科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制订学科、个人研究专题,也可参与其他课题的研究,抓好方案设计、查看开题、阶段研究、结题等环节。
3、每学期组织研讨课、公开课、研讨会及教研论文展示、总结交流经验、形成科研成果等活动,把新教学模式引进课堂,积极寻求新教学方式与发展学生能力之间的契合点,形成学校教学科研特色。
二、学科教研制度
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
1、坚持中心小学开课日和完小开课日学科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中心校下发的教学研讨制度,每次教研活动教师应按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和早退,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要请假,否则在学校考勤中作旷课处理。教研组长必须按教研计划,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务使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明确,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2、教研活动主要内容:
(1)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新课程
标准,强化自我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随时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和教学细节。
7
(2)对各种形式公开课的系列研究(从备课、说课、听课到评课);开展教学“三思”活动(教学前进行反思: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3)每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检测情况进行一次质量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补缺措施。
(4)组织校内、外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校外参观、学习。
(5)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
3、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任务,认真上好每学期每人1节的研讨课。从教学实际出发,从需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中选择,并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务求取得实效。
4、做好教学反思和积累检验工作,坚持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的制度。论文(教案)于期末在本教研组交流后交教导处。
5、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期末将活动记录交教导处检查后存档。
三、集体备课制度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全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做好出勤登记。集体备课前,组长对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地点、内容与主讲人。力求做到每次活动都使教师有所得。
2、集体备课,要有计划地进行。在制定计划选择课节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8
(1)本学期教材中的重、难点章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课节;
(2)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化、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课节。
3、集体备课活动的基本程序:
(1)说课:结合《教学设计参考》相关设计内容, 中心发言人先将备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展开,以及导学与训练的方案等,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样学)作专题发言,然后,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达成借鉴、完善、提升、使用《教学设计参考》中相关方法、思路的共识。议课要做详细记录。
(2)议课:根据主备教师的说课,结合个人的备课进行议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相互取长补短。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作业、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和方法策略等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
(3)修订、完善个人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
(4)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均应按要求填写活动记录,期末交教导处检查后存档。
四、相互听课制度
1、为切磋课堂艺术,研究教学规律,了解教学情况,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把听课作为一项日常教学研究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确保每学期听课次数,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不少于20节。
2、每次听课均要有明确目的,并以此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依据。
9
3、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听课者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仔细观察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过程,评析教学过程。
4、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坦诚交换意见。根据听课的目的与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对所听的课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课后相互间及时坦诚地交换意见,探讨教学规律,形成经验和个人教学特色。
五、检查激励制度:
1、建立校本教研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学科学期校本教研计划,负责过程管理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制度的运行情况,对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小结,并明确存在的问题,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教研工作。
3、建立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 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对获奖论文和教学设计分等级予以奖励;对取得教学研究成果的科组、个人和教学教研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