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作者:杜婷婷 康光明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
内容摘要:复杂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新理论,是对系统中各要素的变化、要素间交互作用的变化、系统轨迹的变化及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本文就Larsen-Freeman的复杂理论的理论原则、理论特性、及与二语习得的研究进行描述,以期对二语习得产生一些启示。
关键词:复杂理论 复杂系统 二语习得 一.引言
20世纪中叶, 复杂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源自Von Bertalnaffy于1937年提出的一般系统论,其理论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的自组织理论、H.Haken的协同论等。复杂理论
(Complexity Theory)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二语习得这一复杂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自身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以及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系统整体行为的变化。复杂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并且具有自发性、无秩序性以及活跃性,复杂系统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刘文宇、程永红,2013)。为研究语言和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深入研究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概述 1.理论原则
Larsen-Freeman(2011)认为复杂理论具有以下原则:
第一,语言是一套在语言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动态的模型。语言的稳定只有通过不断地变化才能达成。
第二,语言使用模式会适应于使用环境。环境也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情境因素与复杂系统不可分割,整个系统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适应和协同的过程。
第三,语言发展是通过软集合与共适应得以实现。学习者语言要通过体验互动才能进一步发展,即共适应的过程。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的语境存在于学习者的内在动态性之中,即语境是由每一个个体所带入到学习活动中的内容的软集合,即“现场”构建或聚集知识和技能的真实过程(Thelen & Smith,199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四,在共适应的互动中通过软集合自下而上地形成稳定的模式。稳定并不是指静止,而是历史性的累积。
第五,学习者在语言发展中扮演积极主动地角色。学习者在语言发展中不仅获取“积极证据”也会获取“消极证据”。
第六,意向性和代理非常重要。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这种活动仅仅是无意识地变化的。同样,由于人类记录加工信息的方式,只要学习者系统是开放的,其语言源的自组织特性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七,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不能将任何因素排除在外。复杂系统必须是自组织的,但绝不是简单地复制本身。 2.理论特性
复杂理论是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强调系统行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非线性的特点。
首先,二语习得是由多种异质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教材、环境,等等,而每个要素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
其次,二语习得系统是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的。复杂理论认为整体是由各组成部分自发组织而来,没有规划蓝本可遵循,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Mitchell2003)。
再次,二语习得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南美的一个蝴蝶摆动的翅膀引起的微弱气流会演变成美国的龙卷风。这是蝴蝶效应。可见初始条件的细小变化, 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别。 最后,二语习得发展过程是开放的、自适应的。外界环境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环境也是系统的一部分。 三.复杂理论与二语习得
在二语习得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理论可以这样理解:
二语习得可以被看成多要素的、异质的、动态变化的、非线性的、自适应的、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交互作用引起了二语习得发展的变化。复杂理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二语习得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的、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复杂理论可以为其中争议颇多的语言迁移、中介语的可变性、语言僵化、语言损耗等复杂的现象提供解释力,并为“异质有序”的语言观提供理论支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国外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复杂理论才用于二语习得(SLA)研究。1997年,Larsen-Freeman的文章《混沌/复杂性科学和二语习得》问世,第一次提出了将复杂适应性系统作为SLD模型的设想。Herdina和Jessner的著作《多语动态模型:心理语言学的变化观点》(2002),通过构建的多语模型阐述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Herdina,Jessner,2002)。de Bot,Lowie和Verspoor三人合作撰写的论文《二语习得的动态系统理论方法》系统阐述了将复杂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与发展以及多语言加工的研究和方法。Larsen-Freeman以五位去美国陪读的中国女人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上的复杂度、流利度和精确度的涌现进行了调查。Spoelman & Verspoor采用复杂理论,以一名荷兰女学生三年里辅修芬兰语课程中完成的芬兰语写作为样本,对芬兰语习得中写作的精确度和复杂度的发展进行了纵向个案研究。 2.国内研究
复杂理论在国内也引起广泛关注,王涛(2010)从动态系统的角度介绍了二语发展的特征,认为从二语习得到二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李兰霞(2011)从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 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背景、核心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吴晓昱、魏大为(2012)对Larsen-Freeman和Lynne Cameron的合著《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进行了详尽的评述。姜晖、王强(2013)通过对语言复杂系统的阐述,从社会互动、语法动态性和语言习得三方面探讨语言动态、复杂和非线性的发展过程。唐红春(2007)将复杂理论与教育联系起来,建议用复杂性思维审视教育的非连续性。张凤(2011)从复杂性科学视角阐释认知语言学。郑咏滟,温植胜(2013)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陈向阳、张艳玲(2007)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理论和研究重点, ;总结了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郑咏滟(2011)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讨论了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莫海文(2011)以浑沌学理论(Chaos Theory)为依据,结合以往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尝试从非线性科学角度探讨二语习得。李洪民,王健(2013)论述二语学习动机的动态系统性质并讨论二语学习动机纳入动态系统论研究的可行性。 四.理论的不足及启示
复杂理论能够深入对二语习得的理解,帮助我们进行实证研究,将定量研究与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有声思维法等有机结合。同时多采用历时研究,拉长研究周期,加密研究频数,多方位、多角度地解析语言发展的动态过程等。该理论对教学也有重大启示。要重视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每个要素的作用。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短期和长期记忆、信息处理、石化等问题。 五.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复杂理论源于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强调系统行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为研究语言和语言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全面深入研究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tkinson,D.2011.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de Bot,K.2008.Introduction:Seco
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proces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9):166-178.
[3]Larsen-Freeman,D.1997. Chaos/c
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8):141-165. [4]陈向阳、张艳玲,2007,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5):30-34。
[5]刘文宇、程永红,2013,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应用语言学研究发展综述[J],《当代外语研究》(8):31-34。
[6]莫海文,2011,二语习得: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J],《山东外语教学》(3):91-95。
[7]唐红春,2007,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审视教育的非连续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71-174。
[8]王涛,2010,从二语习得到二语发展:一个动态的观点[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4):1-7。
[9]郑咏滟,2011,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3):303-309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