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3:20
林语堂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持有一本护照,深深的思乡之情促使他在1966年回到中国台湾。
1969年1月9日,在台北阳明山脚下的林家花园客厅中,林语堂夫妇低调地庆祝了他们的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他们选择私下举行,尽管如此,亲朋好友还是将他们团团包围。林语堂借此机会赠予廖翠凤一枚刻有“金玉缘”和詹姆斯·惠特坎·李莱《老情人》诗句的金质胸针。他将这诗译为中文五言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匆匆过,银丝染鬓稀。阴阳两路隔,仙府或悲凄。笑颜需共赏,除非重逢日。”胸针象征着他对廖翠凤坚韧付出的敬意,表扬她在家庭幸福中无私的奉献。
尽管夫妇性格迥异,林语堂活泼开朗,廖翠凤内敛严谨,一个像气球,一个如压载物。林语堂享受生活的小确幸,而廖翠凤则是持家的能手,她的生活细节和饮食选择都体现着她的严谨。林语堂认为自己是活跃的“金”,而廖翠凤则是包容万物的“水”。
1976年,林语堂在香港离世,他的灵柩被运回台北,长眠于自家后院。即便在生死相隔后,廖翠凤依然与他心灵相依。
在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的记忆中,他曾强调作为文化人的本质,更看重的是作为丈夫、妻子、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他认为这些才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成就的关键,其他如艺术、哲学等成就在此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